2022-10-27 369
关于学习这件事情宁可花点时间系统学习,也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槌,都说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系统的学习,希望看完本文会让你对 MySQL 事物有一定的理解,数据库版本为 8.0。
图片来自 Pexels
事物是独立的工作单元,在这个独立工作单元中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成功,要么全部失败。
也就是说如果有任何一条语句因为崩溃或者其它原因导致执行失败,那么未执行的语句都不会再执行,已经执行的语句会进行回滚操作,这个过程被称之为事物。
例:最近在写一个论坛系统,当发布的主题被其它用户举报后,后台会对举报内容进行审核。
一经审核为违规主题,则进行删除主题的操作,但不仅仅要删除主题还要删除主题下的帖子、浏览量,关于这个主题的一切信息都需要进行清理。
删除流程如下,用上边概念来说,以下执行的四个流程,每个流程都必须成功否则事务回滚返回删除失败。
假设执行到了第三步后 SQL 执行失败了,那么第一二步都会进行回滚,第四步则不会在执行。
事物的四大特征:
①原子性
事物中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成功,要么全部失败,不会存在一部分成功,一部分失败。
这个概念也是事物最核心的特性,事物概念本身就是使用原子性进行定义的。
原子性的实现是基于回滚日志实现(undo log),当事物需要回滚时就会调用回滚日志进行 SQL 语句回滚操作,实现数据还原。
②一致性
一致性,字面意思就是前后一致呗!在数据库中不管进行任何操作,都是从一个一致性转移到另一个一致性。
当事物结束后,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不被破坏。当你了解完事物的四大特征之后就会发现,都是保证数据一致性为最终目标存在的。
在学习事物的过程中大家看到最多的案例就是转账,假设用户 A 与用户 B 余额共计 1000,那么不管怎么转俩人的余额自始至终也就只有 1000。
③隔离性
保证事物执行尽可能的不受其它事物影响,这个是隔离级别可以自行设置,在 innodb 中默认的隔离级别为可重复读(Repeatable Read)。
这种隔离级别有可能造成的问题就是出现幻读,但是使用间隙锁可以解决幻读问题。
学习了隔离性你需要知道原子性和持久性是针对单个事物,而隔离性是针对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。
④持久性
持久性是指当事物提交之后,数据的状态就是永久的,不会因为系统崩溃而丢失。事物持久性是基于重做日志(redo log)实现的。
①脏读
读取了另一个事物没有提交的数据。
以上表为例,事物 A 读取主题访问量时读取到了事物B没有提交的数据 150。
如果事物 B 失败进行回滚,那么修改后的值还是会回到 100。然而事物 A 获取的数据是修改后的数据,这就有问题了。
②不可重复读
事物读取同一个数据,返回结果先后不一致问题。
上表格中,事物 A 在先后获取主题访问量时,返回的数据不一致。也就是说在事物 A 执行的过程中,访问量被其它事物修改,那么事物 A 查询到的结果就是不可靠的。
脏读与不可重复读的区别:脏读读取的是另一个事物没有提交的数据,而不可重复读读取的是另一个事物已经提交的数据。
③幻读
事物按照范围查询,俩次返回结果不同。
以上表为例,当对 100-200 访问量的主题做统计时,第一次找到了 100 个,第二次找到了 101 个。
④区别
脏读读取的是另一个事物没有提交的数据,而不可重复读读取的是另一个事物已经提交的数据。
幻读和不可重复读都是读取了另一条已经提交的事务(这点与脏读不同),所不同的是不可重复读查询的都是同一个数据项,而幻读针对的是一批数据整体(比如数据的个数)。
针对以上的三个问题,产生了四种隔离级别。在第二节中对隔离性进行了简单的概念解释,实际上的隔离性是很复杂的。
在 MySQL 中定义了四种隔离级别,分别为:
对于隔离级别,级别越高并发就越低,而级别越低会引发脏读、不可重复读、幻读的问题。
因此在 MySQL 中使用可重复读(Repeatable Read)作为默认级别。
作为默认级别是如何解决并处理相应问题的呢?那么针对这一问题,是一个难啃的骨头,我将在下一期 MVCC 文章专门来介绍这块。
在 Innodb 中事物的日志分为俩种,回滚日志、重做日志。
先来看一下俩个日志的存放位置吧!MySQL 的版本号为 8.0。
在 Linux 下的 MySQL 事物日志存放在 /var/lib/mysql 这个位置中:
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分别为 ib_logfile、undo_ 俩个文件:
在这里估计有点小伙伴会有点迷糊这个回滚日志。那是因为在 MySQL 5.6 默认回滚日志没有进行独立表空间存储,而是存放到了 ibdata 文件中。
独立表空间存储从 MySQL 5.6 后就已经支持了,但是需要自行配置。
在 MySQL 8.0 是由 innodb_undo_tablespaces 这个参数来设置回滚日志独立空间个数,这个参数的范围为 0-128。
默认值为 0 表示不开启独立的回滚日志,且回滚日志存储在 ibdata 文件中。
这个参数是在初始化数据库时指定的,实例一旦创建这个参数是不能改动的。
如果设置的 innodb_undo_tablespaces 值大于实例创建时的个数,则会启动失败。
①重做日志(redo log)(持久性实现原理)
事物的持久性就是通过重做日志来实现的。
当提交事物之后,并不是直接修改数据库的数据的,而是先保证将相关的操作记录到 redo 日志中。
数据库会根据相应的机制将内存的中的脏页数据刷新到磁盘中。
上图是一个简单的重做日志写入流程。
在上图中提到俩个陌生概念,Buffer pool、redo log buffer,这个俩个都是 Innodb 存储引擎的内存区域的一部分。
而 redo log file 是位于磁盘位置。也就说当有 DML(insert、update、delete)操作时,数据会先写入 Buffer pool,然后在写到重做日志缓冲区。
重做日志缓冲区会根据刷盘机制来进行写入重做日志中。
这个机制的设置参数为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,参数分别为 0,1,2。
上图即为重做日志的写入策略:
②服务器异常停止对事物如何应对(事物写入过程)
事物写入过程如下:
小结:
根据以上结论,所以说在 MySQL 数据库中,刷盘策略默认值为 1,保证事物提交之后,数据绝对不会丢失。
③回滚日志(undo log)(原子性实现原理)
回滚日志保证了事物的原子性。回滚日志相对重做日志来说没有那么复杂的流程。
当事物对数据库进行修改时,Innodb 引擎不仅会记录 redo log 日志,还会记录 undo log 日志。
如果事物失败,或者执行了 rollback,为了保证事物的原子性,就必须利用 undo log 日志来进行回滚操作。
回滚日志的存储形式如下:在 undo log 日志文件,事物中使用的每条 insert 都对应了一条 delete,每条 update 也都对应一条相反的 update 语句。
注意:系统发生宕机或者数据库进程直接被杀死。当用户再次启动数据库进程时,还能够立刻通过查询回滚日志将之前未完成的事物进程回滚。
这也就需要回滚日志必须先于数据持久化到磁盘上,是需要先写日志后写数据库的主要原因。回滚日志不仅仅可以保证事物的原子性,还是实现 mvcc 的重要因素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77isp.com/post/10349.html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https://77isp.com/ 为 “云服务器技术网” 唯一官方服务平台,请勿相信其他任何渠道。
数据库技术 2022-03-28
网站技术 2022-11-26
网站技术 2023-01-07
网站技术 2022-11-17
Windows相关 2022-02-23
网站技术 2023-01-14
Windows相关 2022-02-16
Windows相关 2022-02-16
Linux相关 2022-02-27
数据库技术 2022-02-20
抠敌 2023年10月23日
嚼餐 2023年10月23日
男忌 2023年10月22日
瓮仆 2023年10月22日
簿偌 2023年10月22日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