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10-27 410
不少朋友留言问MySQL索引底层的实现,让我讲讲B+树。知其然,知其所以然,讲懂B+树其实不难,今天更多聊聊“数据库索引,为什么设计成这样”。
图书馆存了1000W本图书,要从中找到《架构师之路》,一本本查,要查到什么时候去?于是,图书管理员设计了一套规则:
以便快速找到一本书。 与之类比,数据库存储了1000W条数据,要从中找到name=”shenjian”的记录,一条条查,要查到什么时候去?
于是,要有索引,用于提升数据库的查找速度。
加速查找速度的数据结构,常见的有两类:
可以看到,不管是读请求,还是写请求,哈希类型的索引,都要比树型的索引更快一些,那为什么,索引结构要设计成树型呢?
画外音:80%的同学,面试都答不出来。
索引设计成树形,和SQL的需求相关。
对于这样一个单行查询的SQL需求:
select*fromtwherename=”shenjian”;
确实是哈希索引更快,因为每次都只查询一条记录。
画外音:所以,如果业务需求都是单行访问,例如passport,确实可以使用哈希索引。
但是对于排序查询的SQL需求:
哈希型的索引,时间复杂度会退化为O(n),而树型的“有序”特性,依然能够保持O(log(n)) 的高效率。
任何脱离需求的设计都是耍流氓。
多说一句,InnoDB并不支持手动建立哈希索引。
画外音:自适应hash索引,是InnoDB内核机制。
为了保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,简单介绍下几种树。
二叉搜索树,如上图,是最为大家所熟知的一种数据结构,就不展开介绍了,它为什么不适合用作数据库索引?
画外音:这个树经常出现在大学课本里,所以最为大家所熟知。
B树,如上图,它的特点是:
画外音,实在不想介绍这个特性:非根节点包含的关键字个数j满足,(┌m/2┐)-1 <= j <= m-1,节点分裂时要满足这个条件。
B树被作为实现索引的数据结构被创造出来,是因为它能够完美的利用“局部性原理”。
(1) 什么是局部性原理?
局部性原理的逻辑是这样的:
画外音:通常,操作系统一页数据是4K,MySQL的一页是16K。
(2) B树为何适合做索引?
B+树,如上图,仍是m叉搜索树,在B树的基础上,做了一些改进:
(1)非叶子节点不再存储数据,数据只存储在同一层的叶子节点上;
画外音:B+树中根到每一个节点的路径长度一样,而B树不是这样。
(2)叶子之间,增加了链表,获取所有节点,不再需要中序遍历;
这些改进让B+树比B树有更优的特性:
最后,量化说下,为什么m叉的B+树比二叉搜索树的高度大大大大降低?
大概计算一下:
(1)局部性原理,将一个节点的大小设为一页,一页4K,假设一个KEY有8字节,一个节点可以存储500个KEY,即j=500;
(2)m叉树,大概m/2<= j <=m,即可以差不多是1000叉树;
(3)那么:
一层树:1个节点,1*500个KEY,大小4K
二层树:1000个节点,1000*500=50W个KEY,大小1000*4K=4M
三层树:1000*1000个节点,1000*1000*500=5亿个KEY,大小1000*1000*4K=4G
画外音:额,帮忙看下有没有算错。
可以看到,存储大量的数据(5亿),并不需要太高树的深度(高度3),索引也不是太占内存(4G)。
(1)数据库索引用于加速查询;
(2)虽然哈希索引是O(1),树索引是O(log(n)),但SQL有很多“有序”需求,故数据库使用树型索引;
(3)InnoDB不支持手动创建哈希索引;
(4)数据预读的思路是:磁盘读写并不是按需读取,而是按页预读,一次会读一页的数据,每次加载更多的数据,以便未来减少磁盘IO
(5)局部性原理:软件设计要尽量遵循“数据读取集中”与“使用到一个数据,大概率会使用其附近的数据”,这样磁盘预读能充分提高磁盘IO
(6)数据库的索引最常用B+树:
原文链接:https://77isp.com/post/10351.html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https://77isp.com/ 为 “云服务器技术网” 唯一官方服务平台,请勿相信其他任何渠道。
数据库技术 2022-03-28
网站技术 2022-11-26
网站技术 2023-01-07
网站技术 2022-11-17
Windows相关 2022-02-23
网站技术 2023-01-14
Windows相关 2022-02-16
Windows相关 2022-02-16
Linux相关 2022-02-27
数据库技术 2022-02-20
抠敌 2023年10月23日
嚼餐 2023年10月23日
男忌 2023年10月22日
瓮仆 2023年10月22日
簿偌 2023年10月22日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